據了解,罕見病具有“病種多、發病率低、診療難”的特點。目前,全球已知罕見病超過7000種,其中80%屬于遺傳性疾病,涉及基因缺陷、蛋白功能異常等復雜病理機制。在中國,由于人口基數龐大,罕見病患者總數已突破2000萬。
罕見病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近年來,我國對罕見病防治的重視程度與支持力度不斷提升, 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
除先后發布兩批罕見病目錄外,我國診療規范與服務體系建設正在同步推進。據張抒揚介紹,我國組建了由419家醫院構成的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搭建國家罕見病多學科診療平臺,通過遠程醫療、專家會診等形式,對罕見病患者進行相對集中診療與雙向轉診,極大縮短了患者的平均確診時間。另外,北京協和醫院還開發了中國罕見病診療服務信息系統,為了解我國罕見病的分布、發病特點和精準施策提供了關鍵支撐。
同時,為進一步加強我國罕見病管理,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罕見病病種診療指南(2025年版)》,針對86種罕見病給出了全流程診療指導,涵蓋診斷方法、治療方案、康復建議等內容,并依托行業組織大力開展醫務人員培訓,全面提升了罕見病的規范化診療能力。
通過醫保談判這一有力手段,我國還將眾多價格高昂的罕見病藥物納入醫保報銷范疇,大大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例如,脊髓性肌萎縮癥(SMA)用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已從一支70萬降至數萬元。
部分治療手段取得突破性進展
曾幾何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的血管內溶血、非典型溶血尿毒綜合征(aHUS)的腎臟損傷、全身性重癥肌無力(gMG)引發的言語不清、吞咽障礙乃至呼吸衰竭,以及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的高復發與高致殘風險,都是臨床診療中的難題。不過,隨著診斷技術規范化與多學科協作深化,這類疾病的診療已從傳統的支持治療邁入精準靶向治療的新階段。
據介紹,上述罕見病多與補體系統有關。補體系統是人體先天免疫的核心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在免疫監視與組織穩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助力機體清除病原體與受損細胞,為健康筑牢防線;另一方面,一旦補體系統出現缺陷、功能障礙或過度活化,又會成為多種炎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驅動因素,誘發PNH、aHUS、gMG、NMOSD等罕見病。這類罕見病的危害具有顯著共性:其一,起病隱匿且臨床表現復雜,基層醫療機構認知不足,導致漏診、誤診率較高,許多患者需經歷漫長的診斷歷程;其二,病情進展迅猛且兇險,可累及血液、腎臟、神經等多個器官系統,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與生存期,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身心壓力與經濟負擔。
如今,診療領域的雙向突破,為患者點亮了希望之光。
在治療層面,補體抑制劑等治療手段的突破,為患者帶來了臨床獲益。在診斷層面,《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診斷與治療中國指南》明確了篩查PNH克隆的指征,讓更多被誤診的PNH患者能及時被診斷出來。此外,國內首個專注于補體相關疾病診療研究的專業平臺——補體學院,整合了腎臟病學、血液學、神經學等多學科力量,推動補體系統研究與臨床應用深度融合,為補體相關疾病的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診斷和支付“最后一公里”仍需加力
業界認為,雖然越來越多的罕見病藥物被納入醫保,但還有更多的罕見病患者用藥并不可及。一方面,部分罕見病尚未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全球已知的罕見病中,仍有95%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已上市的藥物,尤其是進口藥物,存在供應不穩定的情況。此外,對于尚未納入醫保的罕見病藥物,其高昂的價格也讓許多患者家庭難以承受。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罕見病事業部負責人胡軼清表示,從產業實踐來看,支付端瓶頸與診斷滯后仍是亟待突破的核心難題。
“罕見病治療的創新性、患者群體的有限性以及高研發與生產成本,決定了其需要單獨的定價與支付邏輯。”胡軼清建議,應構建適配罕見病特點的創新支付體系,設立國家級罕見病專項基金,通過專項基金精準覆蓋罕見病創新藥的支付缺口;同時,鼓勵地方探索多層次保障,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建立省級罕見病補貼基金,聯動惠民保、慈善基金、民政救助等多方力量,形成“國家醫保+地方專項+社會補充”的多層次保障網絡。
除支付端外,罕見病“診斷難、診斷晚”的問題同樣突出。數據顯示,超過50%的罕見病發病于兒童期,而延遲診斷往往導致患者錯過最佳干預時機,加劇病情進展與家庭負擔。
為此,胡軼清建議,將罕見病篩查系統性納入新生兒篩查與兒童常規保健篩查體系,通過“日常保健+罕見病篩查”的融合模式,真正實現罕見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干預”,讓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能獲得有效治療。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多方發力 我國罕見病保障明顯提升2025-09-04
- 越來越多“中國造” 我國醫療裝備實現新突2025-09-04
- 不妨讓指紋水杯成為守護兒童的健康管家2025-09-04
- 寶寶黃疸不退?小心是膽總管囊腫在作怪2025-09-04
- 得過“紅眼病”后就不會再得了?是真是假…2025-09-04
- 脾胃不好百病生!做好這4件事脾胃就好了一2025-09-04
- 國際最新研究:甜味劑與認知能力下降加速有2025-09-04
- 防藍光手機膜不靠譜,那防藍光眼鏡有用嗎?2025-09-04
- 莫讓極端“養生”損害你的健康2025-09-04
- 流感疫苗出現5.5元“冰點價”,今年以來價2025-09-04
- 女排世錦賽 | 美國、土耳其晉級 八強全2025-09-04
- 中國男曲晉級亞洲杯四強2025-09-04
- 黃云嵩、許嘉陽晉級中國圍棋快棋賽決賽2025-09-04
- 足壇超級“暑假工” 勒沃庫森主教練滕哈格2025-09-04
- 遼寧隊老將韓德君告別職業籃球賽場2025-09-04
- 冠軍進校園 首屆長三角體育文化交流活動舉2025-09-04
- 紀錄與鬧劇——2025年歐洲足壇夏季轉會綜述2025-09-04
- 攀巖世界杯速度賽最后一站即將在貴陽舉行2025-09-04
- 紀錄與鬧劇——2025年歐洲足壇夏季轉會綜述2025-09-04
- 香港賽馬會:相信賽馬運動能給香港帶來更多2025-09-04
- 香港高爾夫公開賽冠軍“直通”大滿貫賽 兩2025-09-04
- 焦點資訊:U22國足力拼2026年U23亞洲杯正賽2025-09-04
- 香港賽馬會:相信賽馬運動能給香港帶來更多2025-09-04
- U22國足力拼2026年U23亞洲杯正賽資格2025-09-04
- 黃云嵩“一黑到底”奪得2025年中國圍棋快棋2025-09-04
- 女排世錦賽 | 意大利隊、日本隊晉級半決賽2025-09-04
- 國際奧委會征集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獎牌設計2025-09-04
- 焦科維奇晉級四強約戰阿爾卡拉斯2025-09-04
- 記者手記 | 英超金主為何有錢不能任性2025-09-04
- 強攻不力是短板 知己知彼迎挑戰——中國女2025-09-04
資訊
- 中國大模型企業級市場爆發增長 調用大模型日均消耗激增-快資訊
- 實時:開學首日廣東各地海事部門多舉措護航學生“水上求學路”
- 向創新要新動能 愛爾眼科上半年業績穩健增長
- 湖北武漢:智能機器人為伴 喜迎“開學第一課”
- 觀察:央視熱播劇將鏡頭聚焦一群人的奔赴 《歸隊》之路 也是淬煉英雄之路
- “國球兩進”公益行活動為美好生活添彩-播報
- 2025第十五屆中國城市發展及房地產創新大會舉辦 今頭條
- 天潤工業:公司長期規劃也是要將汽車相關行業、機器人相關行業、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方面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將積極的在上述各領域中尋找新的機會 每日觀察
- 可圈!可點!可歌!世紀工程以驚人的“運河速度”重塑山河
- “AI+鋼鐵”鍛造新質生產力|每日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