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克服了機器人因手臂過重導致重心不穩的難題,這對動態平衡和控制精度的要求很高。”重慶精金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文丹介紹,展會上帶來的人形機器人是今年新品,具備人臉識別、語音交互、智能避障等技術亮點,可應用于展廳講解、前臺接待等領域,推出不到半年時間已銷售上百臺。
9月6日,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一臺人形機器人正在展示太極拳。梁欽卿 攝
當前,中國機器人產業以驚人速度滲透千行百業。在家用服務、倉儲物流、商用服務、養老助殘及醫療康復等領域,服務機器人的滲透率顯著提升,拉動新消費、催生新產業,應用市場漸入“佳”境。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語言模型技術的發展,人形機器人已在扮演“心理醫生”和“心理老師助手”的角色。在本次展覽上,上海歸墟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將AI與心理健康服務結合,讓人形機器人能夠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模態的綜合感知,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和情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
“當今的智能機器人正從‘被動控制’上升到‘主動服務’階段。”該公司總經理張永攀介紹,這款人形機器人不僅是一個“機器醫生”,更是一個能與用戶進行自然對話、提供情感支持的心靈伴侶,自去年下半年面世以來已銷售近萬臺套,“中國市場現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接下來會繼續擴大產能”。
下五子棋、精準沖泡咖啡、擔當貨物搬運工……展會現場,機器人從工廠“走向”日常生活。
9月6日,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一臺機器人正在與小朋友下五子棋。梁欽卿 攝
在宇樹科技的展臺上,兩臺人形機器人出拳迅猛、踢腿凌厲,即使意外摔倒也能迅速起身,呈現一場精彩的格斗表演。有現場觀眾稱其為“機器人界的李小龍”。
“此款人形機器人擁有先進的動態平衡算法。”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理初陽介紹,智能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要“內外兼修”,不僅要在產品研發和技術迭代方面下功夫,還要開拓更多應用場景,為人們生活服務。
隨著機器人不斷“解鎖”新技能,人們對機器人的認知也不斷刷新?,F場觀展的劉女士是一名工科領域教師,她認為機器人行業是未來的就業風口,十分關注機器人對學生研發能力的提升作用。“人形機器人融合機械、電子、控制等多學科知識,能通過校企合作設計課程,增強學生在機器人編程、設計等方面的能力。”她受訪說。
據了解,中國已連續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在應用場景方面,工業機器人已應用于國民經濟71個行業大類、236個行業中類。2025年8月中國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終端。
“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未來發展是海闊天空。”在機器人行業有15年從業經歷的張永攀認為,中國一方面要鞏固機器人產業鏈優勢,持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挖掘更多應用場景;另一方面要積極適配不同國家市場的文化和法律,推動機器人產品出海。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