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花開結碩果
在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的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6000株從中國引進的優質青砧蘋果種苗正在茁壯成長。“來自中國的種苗具有更高的質量,期待它們帶來更好的收成。”果農圖爾蘇諾夫說,“受品種和技術限制,我們以前的蘋果產量和質量都不高。”
陜西楊凌是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的所在地。“自成立以來,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在上合組織國家建成多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完成100多個作物品種的品比試驗和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上合辦常務副主任馬靜介紹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陜西省副省長武文罡表示,陜西充分發揮楊凌示范基地的農科教資源優勢,不斷加強軟硬件建設,推動基地成為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在合作載體建設方面,上合組織農業基地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共建4個聯合實驗室,圍繞旱區農業、作物綠色生產、智慧農業等領域,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和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同時,在上合組織國家設立20個實訓基地,系統展示基地農業科技成果,組織當地學員開展實訓實操。
——在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創新“理論+實踐+科研”模式,累計培訓2700余名來自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開展遠程技術講座覆蓋5.1萬人次;為巴基斯坦開展農業科技人員定制培訓項目,首批292名學員已結業;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校,發起組建上合組織國家農學高校聯盟,累計為上合組織國家培養高層次農業人才1200多名。
——在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方面,基地先后派出73批次、190余名專家,開展小麥、玉米、大豆等13大類115個優良品種的品比試驗,多項技術在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依托在上合組織國家建設的11個農業科技示范園,開展技術、品種試驗示范,目前已制定作物生產標準7項、生產技術規程10余部。
在基地帶動下,陜西對上合組織國家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額由2021年的6.4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1.4億元,增長超過230%。
武文罡表示,陜西將在上合組織框架下,進一步建好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聚焦旱區種業、農業節水灌溉等重點領域,加強務實合作,更好發揮基地功能,為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發展、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技術互鑒造福八方
近年來,上合組織國家之間在農業領域加深合作,尤其是通過技術互鑒、優勢互補,造福各國。
8月下旬,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的塔中農業合作示范區里,工人們在一眼望不到邊的棉田間忙碌,采摘第一批已經成熟的棉花。“今年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來自中國的農業專家姜浩瀚信心滿滿。
這一示范區由中國河南黃泛區實業集團塔中農業公司參與運營,主要從事棉花種植和加工。當地員工沙伊特已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農技專家,還管理著示范區內一處農場。“我們本地棉花的產量每公頃最多3噸,但示范區里的棉花產量能達到每公頃5噸多。一些本地人來詢問秘訣,我就把鋪膜種植技術、施肥方法教給他們。”沙伊特說。如今,哈特隆州許多棉農用上中國技術,產量上來了,收入也增加了。
同在哈特隆州,開園兩個月的中塔友誼蘋果示范園里,已栽種下1.6萬株來自陜西的果苗;在哈薩克斯坦克孜勒奧爾達州,來自新疆的節水滴灌技術滋潤著種植基地里上萬畝玉米;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得益于中國企業引進水稻旱直播技術開展規模化種植,曾經荒廢的水田重現勃勃生機……不少上合組織國家以農業為支柱產業之一,但農業發展長期受限,一項項中國農業技術和解決方案被成功“移植”,為上合組織國家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除了技術“出海”,一些上合組織國家還主動圍繞農業技術來華“取經”。2024年在陜西參訪時,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對楊凌的現代農業科技印象深刻,回國后推動實施“千名農業人才赴華培訓”項目。如今,巴方首批學員已學成歸國,第二批近300名學員又將啟程。
職教為農業產業賦能
天津注重發揮職教品牌魯班工坊優勢,普及推廣農業相關技術,同時推動農業機械一并“出海”。
早在2017年,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與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技術教育與職業培訓局簽約共建巴基斯坦魯班工坊,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巴經濟走廊”的人文交流項目。2018年7月魯班工坊正式揭牌運營以來,以旁遮普省省會、工業城市拉合爾為中心,服務巴基斯坦工業現代化人才儲備,同時聯動輻射農業城市木爾坦,助力巴基斯坦農業機械化升級。
2022年,學院又與位于旁遮普省木爾坦市的MNS農業大學合作開發巴基斯坦魯班工坊農機培訓項目。
學院還協調項目合作企業,為巴方合作院校捐贈了一臺自走式玉米收獲機,在木爾坦MNS農業大學魯班工坊專用田地舉行“田間培訓日”活動,現場體驗中國設備從玉米收割作業到秸稈直接還田的全過程,展示了中國現代化農業生產水平。
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中國農機企業海外調研、培訓運營及售后服務的成本,創新了中國農機新技術、新產品海外推廣模式,為中國農業機械在海外樹立了品牌形象。“這種模式完全適用于中國輕工企業‘走出去’,我院也愿意通過魯班工坊這一國家合作平臺和人文交流名片,助力輕工企業實現產品、技術出海。”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康寧說。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中國大模型企業級市場爆發增長 調用大模型日均消耗激增-快資訊
- 實時:開學首日廣東各地海事部門多舉措護航學生“水上求學路”
- 向創新要新動能 愛爾眼科上半年業績穩健增長
- 湖北武漢:智能機器人為伴 喜迎“開學第一課”
- 觀察:央視熱播劇將鏡頭聚焦一群人的奔赴 《歸隊》之路 也是淬煉英雄之路
- “國球兩進”公益行活動為美好生活添彩-播報
- 2025第十五屆中國城市發展及房地產創新大會舉辦 今頭條
- 天潤工業:公司長期規劃也是要將汽車相關行業、機器人相關行業、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方面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將積極的在上述各領域中尋找新的機會 每日觀察
- 可圈!可點!可歌!世紀工程以驚人的“運河速度”重塑山河
- “AI+鋼鐵”鍛造新質生產力|每日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