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當地醫院眼科硬件與技術的雙重進步,看到藏族醫生能獨立完成復雜眼底手術,我們真切感受到精準幫扶的價值。”魏文斌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這場跨越十年的公益堅守,正逐步實現“西藏疑難眼病不出藏”的初衷,讓光明照進高原百姓的生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教授接受新華網專訪現場
連續多年精準施策,西藏眼科診療能力顯著提升
作為連續多年參與西藏公益行的“老兵”,魏文斌對西藏眼科醫療的變遷感受深刻。他介紹,早期進藏時,當地醫院眼科設備相對匱乏,醫生對眼底病等復雜病癥認知亦較有限,多數患者需輾轉內地就醫。
“2015年座談時,自治區領導提出‘讓西藏百姓疑難眼病不出藏’,這句話成為我們幫扶的核心目標。”他說,針對西藏眼病特點,團隊制定了“先基礎、后疑難”的階梯式幫扶策略。
他進一步解釋道,早期聚焦白內障手術培訓,通過捐贈設備、開展“手把手”帶教,推動西藏白內障手術率達到發達地區水平。隨著白內障致盲率下降,眼底病成為新的防治重點——西藏高血壓發病率高,由此引發的視網膜病變、糖尿病黃斑水腫等成為主要致盲因素。
2016年起,團隊將眼底病診療作為培訓重點,從基礎理論到手術實操逐步推進。“我們從零開始教醫生讀眼底照片、做熒光造影,捐贈300多萬元的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設備,2017年完成西藏首例微創玻璃體手術。”魏文斌回憶,如今再到拉薩市人民醫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等合作單位,已能看到藏族醫生獨立完成視網膜激光光凝、眼內注藥等復雜操作,部分疑難病例甚至無需轉診內地。
在昌都、山南等地的醫療幫扶行動中,魏文斌團隊還遇到許多令人動容的案例。一位跟隨魏文斌十年的藏族患者讓他印象深刻:25歲的女孩幼年時因雙眼視網膜脫離瀕臨失明,經北京同仁醫院手術后右眼保持0.3視力,如今已在拉薩就業。
“這次她帶著父母來獻哈達,用西藏最高禮節表達感謝,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魏文斌說,類似案例證明,持續的醫療幫扶不僅能挽救視力,更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手術帶教與技術創新雙驅動,構建長效幫扶機制
在此次公益行中,團隊計劃完成60例白內障復明手術、20例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并通過帶教提升當地醫生的實操能力。
據魏文斌介紹,帶教采用“規范示范+關鍵操作指導”模式:專家先進行標準手術演示,讓藏族醫生擔任助手近距離觀摩,再在關鍵步驟如超聲乳化針頭操作、玻璃體切割頭控制等環節,指導當地醫生上手實踐。
“手術中我們會隨時講解風險點,比如白內障核硬度過高時如何避免后囊膜破裂,這種‘現場教學’比視頻培訓更為直觀有效。”他補充說。
除了線下帶教,團隊還積極引入新技術幫助破解高原醫療難題。針對西藏地廣人稀、基層眼科資源匱乏的現狀,魏文斌團隊推動AI眼底篩查設備在拉薩市人民醫院試點應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教授坐診現場
“通過培訓護士拍攝眼底照片,AI系統可自動識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常見眼病,篩查結果同步上傳至北京專家團隊,實現‘基層拍攝-云端診斷-精準轉診’的閉環。”他透露,北京同仁醫院已派駐張景尚主任在拉薩開展為期一年的技術幫扶,重點推進AI篩查流程落地,未來計劃將該模式推廣至區縣,讓牧民在家門口即可完成眼底初篩。
魏文斌提到,在培訓內容設計上,他團隊始終堅持“需求導向”。每次進藏前,都會通過問卷、座談等方式調研當地醫生薄弱環節。例如,針對牧區眼外傷高發問題,本次公益行特別增加眼外傷急診處置培訓;針對近年西藏青少年近視率上升趨勢,開展近視防控規范化講座。
“我們不搞‘高大上’的理論灌輸,而是教醫生‘學了就能用’的技術。比如,如何用有限設備完成眼內異物取出,如何在高原干燥環境中做好術后護理,這些都是基層最需要的。”魏文斌如是說。
聚焦人才與技術雙核心,破解高原眼健康服務難題
盡管西藏眼科醫療水平顯著提升,魏文斌在疑難病會診與懇談中仍發現基層面臨多重挑戰:部分縣級醫院缺乏高端影像設備,難以精準診斷早期眼底病變;年輕醫生對復雜病例的手術風險把控經驗不足;偏遠地區患者就醫仍存在語言障礙、經濟負擔等問題。
“要讓幫扶成果‘可持續’,必須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本地人才隊伍。”他說,為此我們團隊構建了“三維度”人才培養體系:一是“請進來”,選拔優秀藏族醫生到北京同仁醫院進行3-6個月進修,如自治區人民醫院白內障醫生經培訓后已能獨立開展高端晶體植入手術;二是“線上聯”,通過遠程醫療平臺實時解答臨床問題,僅2024年就完成遠程會診120余例;三是“壓擔子”,在拉薩、昌都等地建立“專家工作室”,讓本地醫生在實戰中積累經驗。
“我們希望每個地市都能培養出2-3名‘種子醫生’,既能看常見病,又能處理部分疑難病例,成為區域眼科診療的核心力量。”魏文斌說。
談及未來規劃時他表示,“光輝視界”項目將繼續發揮社會力量補充作用,聚焦設備升級與技術創新。一方面,計劃為山南、昌都等地醫院捐贈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等高端設備,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另一方面,深化AI技術與西藏眼病特點的結合,通過建立高原眼病數據庫,優化AI算法,提升篩查精準度。“我們期待通過‘技術+人才’雙輪驅動,讓西藏眼科診療從‘輸血’走向‘造血’,最終實現‘小病在基層、大病在區域’的分級診療格局。”魏文斌補充。
十年光陰,見證著西藏眼科從“基礎薄弱”到“羽翼漸豐”的蛻變。正如魏文斌所言,每次公益行都是一次“雙向治愈”——醫生用技術照亮患者的世界,患者的感恩則照亮醫者的初心。在雪域高原,這場關于光明的接力賽仍在繼續,而那群背著醫療設備翻山越嶺的醫者,正用腳步丈量責任,用仁心書寫著“健康中國”的高原篇章。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天潤工業:公司長期規劃也是要將汽車相關行業、機器人相關行業、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方面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將積極的在上述各領域中尋找新的機會 每日觀察
- 可圈!可點!可歌!世紀工程以驚人的“運河速度”重塑山河
- “AI+鋼鐵”鍛造新質生產力|每日快訊
- 每日速讀!能源金屬板塊持續走強,盛屯礦業觸及漲停
- 今日播報!人工智能消費龍頭股梳理,直接珍藏(2025/8/28)
- 美股高開高走 三大指數集體收漲
- 官方:巴薩B隊后衛法雷右腳踝扭傷,預計康復時間大約為八周 每日信息
- 新資訊:8月28日異辛醇產業鏈情報
- 要聞:山西汾酒上半年營收239.64億元,凈利潤增長1.13%
- A股龍虎榜丨天孚通信20%漲停創新高,深股通凈買入12.7億,五機構凈賣出5.81億,上榜席位合計凈買入11億|焦點消息
焦點
- 生意社:8月29日中燃上海地區燃料油報價上調-當前資訊
- 快訊:華能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裝機8000萬千瓦目標
- 不用豆子如何做豆腐?跟著非遺傳承人解鎖瑤族美食拉瓜嘟嗚 每日快看
- 《南京照相館》斬獲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影片獎|最資訊
- 焦點熱門: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景觀布置有序推進 北京將升掛國旗紅旗約23萬面
- 京藏高速公路發生山體滑坡 部分路段禁行
- 今日播報!博彥科技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23億元 同比增長65.2%
- 快看:老鋪黃金,最新公告!
- 中國汽車品牌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豪華車”的定義更豐富了
- 重慶農商銀行: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76.99億元 同比增長4.63%